top of page
S__63316052_0.jpg

“跨•1624
             世界島臺灣—國際特展”

展覽以1624年為起點,回溯臺灣被納入歐亞貿易網絡的重要歷史,成為一座東西方貿易航線交會的世界島;以「跨越」的視野重新理解這個年代,跨越島嶼邊界進行歷史探索,重新審視海洋文化、跨文化交融、對話關於臺灣的歷史。

展示設計以海洋網絡為核心概念,將展覽空間塑造成一個不斷流動的「海之道」,透過空間配置、材質折射、展品陳列等方式,展現海洋意象與文化交流的脈動,讓觀眾彷彿穿梭於交錯的航線之中;同時運用多媒體、圖文呈現與 AI 生成技術,與觀眾一同探討對歷史的不同想像。

展期 | 2024.02.01-2024.06.30

類別 | 特展

委託單位 |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

執行單位 | 自光體設計​​

​​​​​​影像來源 | 自光體設計

“ 負責項目 ”

​​​

˙ 前期專案管理

˙ 前期館方聯溝通及進度控管

˙ 海洋數位藝術展出合作洽談

​​

˙ 視覺設計協作、校稿檢核及施工規劃

˙ Ai影像生成需求溝通、製作檢核

˙ 視覺、文宣及授權預算控管

˙ 展覽專刊監製

“ 執行特點 ”

截圖 2025-01-26 下午6.48.59.png

洽談授權展出以「海洋數據」運算生成的數位藝術作品,與藝術家來回溝通影像呈現的想像、合作需求、設備規格、投影尺寸及最終視覺效果,確保作品符合藝術家的標準,同時兼顧設計師的整體規劃,最終達成雙方皆滿意的理想呈現。

海洋意象數位藝術授權

截圖 2025-01-27 上午8.39.04.png
截圖 2025-01-27 上午8.38.37.png

海洋意象貫穿整個展場的情境及展品陳列氛圍

以航海時代的古畫人物形象為參考素材,透過 AI 技術進行擬人化處理,並生成動態影像;原本靜態的版畫人物經由數位轉化,呈現更具真實感的面貌,使觀眾能以更直觀的方式想像當時代人物的風貌。

AI技術真人化古畫人物

IMG_3604.JPG

古航海誌數位多媒體化

將古航海誌數位化製作為電子書,突破文物無法翻閱的限制,讓觀眾能自由瀏覽書籍內容;並依書中文字記載,透過動態化技術讓書中圖繪動起來,呈現荷蘭人造訪臺灣時對安平、打狗港口的記錄與描繪,使大航海時代的繁榮與人文風貌以嶄新方式呈現。

以古地圖對海怪的想像描繪為靈感,設計師將其轉化為展覽的主視覺風格,並結合動態效果製作互動濾鏡;觀眾透過濾鏡合照、看見海怪搗亂的模樣,將展覽以富趣味的形式分享給朋友。

觀眾互動濾鏡及拍攝

1011300088_01.jpg

協助整理館方提供的展示內容與展品資訊,彙整為書籍編排的基礎架構;與設計師進行內容確認與製作溝通,並配合調整需求,協力完成設計與製作流程。

展覽專書統整與協調

1742794713585_2x_0.jpg

CREDIT

設計團隊 | 自光體設計(鄭乃音、張嘉倩、王秀儒、劉芳彣、潘冠臻)

主視覺設計| 廖小子
展場視覺設計 | 鄭乃音、王仁杰

入口意象影片 | OUCHHH Limited

展覽聲音設計 | 丁啟祐

影音多媒體設計 | 螢光系動態藝術、究物創造、杰克艾米立AI工作室
燈光設計 | 何仲昌
展場攝影 | 臺灣歷史博物館、張嘉倩

© 2025 by Ally Liu by Wix

 

此為個人工作經歷紀錄,僅供作品展示參考,禁止商業使用與未經授權轉載。
內容與委託及執行單位無涉,如有錯漏,敬請指正,樂於調整修正。

©版權所有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