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“當我們望春風
         臺灣流行音樂90年特展”


展覽以經典歌曲〈望春風〉為核心,回顧其從1933年首次錄音至今的流傳歷程,歌曲如何隨時代變遷而被不斷改編與詮釋,並成為近代臺灣文化史的重要縮影;透過這首歌的傳唱、演出及應用,窺見樂曲對創作者、歌者與聽眾的影響,並感受社會文化在音樂中的豐富脈動。

展示設計以「錄音室」與「唱盤」為元素,並以「聽見自己的〈望春風〉變奏曲」為核心概念。錄音室周圍透過指向性喇叭播放七個經典版本的〈望春風〉,外圍則呈現說明資訊及更多元的歌曲改編;觀眾彷彿唱盤上的唱針,漫遊於展場之中,透過身體移動切換樂曲,感受專屬於自己的變奏曲,同時探索流行音樂的歷史軌跡。


 

展期 | 2023.09.06 - 2023.11.12

類別 | 特展

委託單位 |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

執行單位 | 自光體設計​​

​​​​​​影像來源 | 自光體設計

“ 負責項目 ”

​​​

˙ 專案管理

˙ 館方聯繫及需求溝通

˙ 各階段報告製作及簡報

˙ 期程規劃及進度控管

˙ 展示內容及展品清單統整

˙ 音樂授權聯繫及文件製作

​​

˙ 樂器借展合作洽談

˙ 空間設計與各團隊需求溝通協作

˙ 視覺設計協作、校稿檢核及施工規劃

˙ 圖文發包及現場監工

˙ 多媒體及Ai影像生成需求溝通、製作檢核

˙ 視覺、文宣、陳列物及授權預算控管

中央展區 (3).jpg

“ 執行特點 ”

心動 (2).jpg

多版本歌曲授權洽談

依展示腳本將數十首代表各時期的〈望春風〉版本,逐一與著作權協會、唱片公司及個人工作室洽談授權,詳細說明展覽主題、設計方向與呈現方式;經多輪溝通與確認,最終成功取得近20首歌曲授權,呈現〈望春風〉隨時代變遷的多樣風貌與文化深度。

明星 (2).jpg

明星單元聚焦於唱片與相關物件的呈現,除了館藏展件、藏家借展件外,也在各大拍賣網站搜尋、採購保存狀態良好的老唱片,將這些珍貴的歷史載體蒐羅到展場,重現當年的流行文化氛圍。

採購明星週邊陳列物

中央錄音室以樂器陳列重現錄音情境,但購買或租用樂器非常昂貴,為控管預算與符合設計需求多方尋找方案,最終與「樂器銀行」協商借展;經多次確認樂器類型與展示效果,成功打造展場中心的玻璃錄音室,讓觀眾彷彿置身音樂創作現場。

樂器展出合作洽談

以AI影像生成技術為3位明星建立數位模組,模擬他們在歌唱時的動態影像;透過數千張生成影像的疊加,產出閃爍的影片效果,明星們輪番以不同造型登場,演唱這首經典的〈望春風〉,以嶄新的方式讓觀眾感受流行音樂與科技的結合魅力。

Ai明星影像生成

CREDIT

企劃設計團隊 | 自光體設計(鄭乃音、張嘉倩、劉芳彣)

主視覺設計 | 鄭乃音、曾玄翰、趙家祺(標準字設計)

展覽視覺設計| 曾玄翰

影音多媒體 | 螢光系動態藝術、杰克艾米立AI工作室​

展場攝影 | 張嘉倩

© 2025 by Ally Liu by Wix

 

此為個人工作經歷紀錄,僅供作品展示參考,禁止商業使用與未經授權轉載。
內容與委託及執行單位無涉,如有錯漏,敬請指正,樂於調整修正。

©版權所有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