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20220824ES13.jpg

“HOMING 找家
             回到人與萬物共存的希望星球”

展覽以「家園」為主題,探索人類與生物共同生活的可能性,並重新審視我們與地球這個藍色星球的連結;邀請觀眾以多樣視角出發,探討如何將生物視為家人,理解它們的特點與美好;如何改變人類家居的框架,為生物創造棲居的可能;以及如何透過科學研究與文化智慧,找到與自然共生的平衡之道。

展示設計透過場景轉化呼應各區主題,帶領觀眾在想像與現實之間游移。家園的樣貌或許是昆蟲視角中的房間,或是植物眼中的花園,亦可能是不同物種共存的棲息地。隨著設計團隊構築的奇想世界,一同探索這片與生物共享的家園,發現其多元而豐富的樣貌。


 

展期 | 2022.07.01起

類別 | 常設展

委託單位 |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

執行單位 | 自光體設計​​

​​​​​​影像來源 | 自光體設計

“ 負責項目 ”

​​​

˙ 專案管理

˙ 館方聯繫及需求溝通

˙ 各階段報告製作及簡報

˙ 期程規劃及進度控管

˙ 展示內容及參考資料統整

˙ 千件展品彙整及清單管理

​​

˙ 空間設計與各團隊需求溝通協作

˙ 視覺設計素材蒐集、規劃及協作

˙ 29部影片製作規劃、需求溝通及監製

˙ 3項多媒體互動遊戲需求溝通、製作檢核

˙ 團體洽談協作及規劃溝通

˙ 視覺、影音、陳列物及授權展出預算控管

“ 執行特點 ”

本案集結多位專業顧問、知識轉化的文案筆者、以及各類內容素材合作團隊,與館方共同進行展示內容的規劃與展件的擴充;團隊在整合資訊的同時,將複雜的知識以易於理解的方式撰寫為展示文案、視覺化呈現,讓內容更具吸引力並能清晰傳達給觀眾。

展示內容與展件擴充

此案展品種類繁多,總數超過2000件,包括172件動物標本、659件昆蟲標本、1197件植物及蕈類乾溼標本。團隊不僅逐一分類整理,還對每件展品進行拍照數位化,並詳細建立資訊表單、查找系統與逐一和對資訊,以確保展品的管理與調用都能井然有序。

展品清單的建立與管理

IMG_8704.jpg

將知識轉化為互動遊戲

團隊將生物知識透過簡化與整合,轉化為適合全齡的互動遊戲;例如壽命計算式、臺灣衫、黃石公園生態等,設計過程中不斷溝通與優化,最終將枯燥的理論轉變為有趣的視覺化呈現,提升觀展的趣味性與教育性。

截圖 2025-01-27 下午12.32.49.png
截圖 2025-01-27 下午12.33.02.png
截圖 2025-01-27 下午12.30.20.png
截圖 2025-01-27 下午12.30.32.png

​˙將較為艱深的壽命計算及生態系概念以互動遊戲呈現

截圖 2025-01-27 下午12.29.02.png
截圖 2025-01-27 下午12.48.31.png

展覽規劃了29支多種類型的影片,內容涵蓋自行拍攝、授權素材剪輯、訪談影片、動畫製作及縮時攝影等形式,充分考量不同年齡層觀眾的需求。這些影片生動地介紹豐富的生物知識,讓觀眾能以輕鬆的方式深入了解主題內容。

多樣類別影片製作

​˙影片類型包含自行拍攝製作、授權素材剪輯、訪談影片、動畫製作、縮時攝影等等

植物的多樣形式展示

為呈現植物的不同面貌,展覽中以多種方式保存與展示,包括活體種植、乾燥果實、浸液標本、乾燥標本以及灌膜模型;灌膜模型將植物封灌於透明塑膠中,不僅延緩氧化,還以立體層次展現其結構與美感,牆面被分割成窗景式展示區,呈現出顧問與設計師共同規劃的精緻視覺效果。

CREDIT

設計團隊 | 自光體設計(鄭乃音、董子菱、張嘉倩、劉芳彣、王安安、黃怡菁)
展場視覺設計 | 王安安、王仁杰、鄭乃音
多媒體設計 | 螢光系動態藝術
展場攝影 | 游宏祥攝影工作室

© 2025 by Ally Liu by Wix

 

此為個人工作經歷紀錄,僅供作品展示參考,禁止商業使用與未經授權轉載。
內容與委託及執行單位無涉,如有錯漏,敬請指正,樂於調整修正。

©版權所有
bottom of page